以听促教,以研助长
——德法教研室开展2024年秋季公开课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充分发挥思政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0月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2024年秋季学期公开课活动在雨花校区图四多媒体教室举行。公开课内容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专题三第二讲坚定信仰信念信任信心”,授课教师为周晓晓老师。德法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公开课活动。
课前周晓晓老师以学习通互动:你眼中的马克思主义?引发学生展开讨论;课中,周晓晓老师以潘展乐在南开大学演讲视频做导入,启发学生思考潘展乐的信仰是什么?他是为了什么而战?以此来开始展开新课的学习。从带着学生了解马克思的六个不同形象到生动讲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跨越时空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结合马克思的生平,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为什么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后与潘展乐的演讲前后呼应,让学生理解潘展乐在运动场上的决不放弃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战。以此来展开接下来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部分的学习。整个课程氛围轻松活跃,教学内容生动、丰富,通过榜样案例激发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在评课环节中,大家充分肯定了周晓晓老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和充分的教学准备,并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方面给予及时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李雄副院长强调思政教师要坚持启智润心、身教为先,增加思政课的情感温度。其他教师分别从教学资料的准备、学习资源的整合、重难点的分解以及教学目标的提炼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着重指出好的课堂不仅要有好的设计,还要有好的管控,学生课堂纪律的养成,都体现了思政育人的现实性。
此次公开课旨在为教师打造一个相互交流、沟通、学习的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为契机,以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教学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推动学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审:兰花 二审:李雄 三审: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