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笃行强根基 赋能思政育新人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少云副教授参加全省高校 “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
日期:2025-03-07 09:05:19  作者: 来源:  浏览量:27

深学笃行强根基 赋能思政育新人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少云副教授参加全省高校

“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2025年3月5日至6日,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主办、南华大学承办的全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春季培训班在长沙芙蓉华天大酒店成功举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副教授胡少云老师作为代表参加此次培训,与来自全省本专科院校的百余名思政教师共同围绕“经济建设、文化强国、国际关系、教育强国”四大专题展开深度学习,共话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 高位引领:在政策学习中强化使命担当

开班式由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何小英主持。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许抗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重任”的核心课程,强调教师需以“政治性、前沿性、实践性”为引领,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育人资源。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张习文结合当前舆论热点,提出思政课教师应“善用权威素材、创新教学方法、讲好中国故事”。胡少云老师会后表示:“开班讲话让我深刻体会到,这门课不仅是政策宣讲的窗口,更是培根铸魂的阵地,必须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

 

二、专题研习:在权威解读中拓视野强本领

本次培训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单位的权威专家授课,胡少云老师全程参与四专题学习,并重点记录教学转化路径

 

  

经济建设专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孙学工主任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为题,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培育”“消费潜能释放”等政策导向。胡少云在笔记中写道:“孙主任用数据对比和产业链案例,生动诠释了‘稳中求进’总基调。未来可结合湖南‘三高四新’战略设计课堂研讨,让学生感受政策与区域发展的联动性。”  

文化强国专题:湖南工商大学聂智教授通过“数字赋能红色文化传播”“非遗活态传承”等案例,阐释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胡少云深受启发:“聂教授的‘文化地图’教学法令人耳目一新,我校可联动南岳忠烈祠、湘南学联等本土红色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国际关系专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滕建群所长聚焦“国际形势与中国应对”,以中美博弈、全球治理为切入点,提出“用中国叙事破解西方话语陷阱”的教学策略。胡少云在分组讨论中分享:“我将尝试引入‘国际热点模拟谈判’活动,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分析问题,增强‘四个自信’。”  

 

教育强国专题:南华大学何小英教授结合“大思政”育人实践,强调思政课需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胡少云感慨道:“何书记提出的‘课程思政协同矩阵’让我意识到,形势与政策课应成为联通专业课堂与价值引领的桥梁。”  

三、知行并进:在碰撞交流中凝练教学智慧

培训期间,胡少云积极参与“思政课创新路径”主题研讨,与兄弟院校教师分享了我校的一些特色教学模式。结业交流中,胡少云表示:“此次培训既有‘仰望星空’的理论高度,又有‘脚踏实地’的实践指导。专家们的教学智慧让我深感‘本领恐慌’,也激发了自我革新的动力。”

四、以学促干:在成果转化中践行育人初心  

返校后,胡少云第一时间向学院汇报培训成果,并提出建议:一是建设“动态政策案例库”,依托《时事报告》等资源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二是探索“双线融合”教学模式,将“课堂讲授+虚拟仿真实验+红色基地研学”有机串联;三是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联合其他二级学院教师开发“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海燕指出:“胡少云老师此次参训成果丰硕,学院将组织教师学习研讨,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实效,持续擦亮我校思政课‘金课’品牌,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

 (一审:兰花 二审:李雄  三审:李海燕)




相关链接